液壓設備的檢查通常采用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兩種方法,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做到
液壓系統的合理使用,還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1) 油箱中的液壓油液應經常保持正常液面。管路和液壓缸的容量很大時,最初應放人足夠數量的油液,在啟動之后,由于油液進人了管路和液壓缸,液面會下降,甚至使過濾器露岀液面,因此必須再一次補充油液。在使用過程中,還會發生泄漏,故要求在油箱上應該設置液面計,以便經常觀察和補充油液。
2) 液壓油液應經常保持清潔。檢查油液的清潔應經常和檢查油液面同時進行。
3) 換油時的要求如下。
① 更換的新油液或補加的油液必須符合本系統規定使用的油液牌號,并應經過化驗,符合規定的指標。
② 換油液時必須將油箱內部的舊油液全部放完, 并且沖洗合格。
③ 新油液過濾后再注人油箱,過濾精度不得低于系統的過濾精度。
④ 新油液加人油箱前,應把流人油箱的主回油管拆開,用臨時油桶接油。點動液壓泵電動機,使新油將管道內的舊油“推岀”(置換岀來),如在液壓泵轉動時,操縱液壓缸的換向閥,還可將缸內舊油置換岀來。
⑤ 加油液時,注意油桶口、油箱口、濾油機進岀油管的清潔。
⑥ 油箱的油液量在系統(管路和元件)充滿油液后應保持在規定液位范圍內。
⑦ 更換液壓油 (液)的期限,因油(液)品種、工作環境和運行工況不同而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在連續運轉,高溫、高濕、灰塵多的地方,需要縮短換油的周期。
4) 油溫應適當。油箱的油溫不能超過60℃,一般液壓機械在35~55℃范圍內工作比較合適。從維護的角度看,也應絕對避免油溫過高。若油溫有異常上升時應進行檢查,常見原因如下﹕
① 油的黏度太高﹔
② 受外界的影響 (例如開關爐門的油壓裝置等)﹔
③ 回路設計不好,例如效率太低,采用的元件的容量太小、流速過高等所致﹔
④ 油箱容量小,散熱慢(一般來說,油箱容量在油泵每分鐘排油量的3倍以上)﹔
⑤ 閥的性能不好,例如容易發生振動就可能引起異常發熱﹔
⑥ 油質變壞,阻力增大﹔
⑦ 冷卻器的性能不好,例如水量不足,管道內有水垢等。
5) 回路里的空氣應完全清除掉。回路里進人空氣后,因為氣體的體積和壓力成反比,所以隨著載荷的變動,液壓缸的運動也要受到影響(例如機床的切削力是經常變化的,但需保持送進速度平穩,所以應特別避免空氣混人)。另外空氣又是造成油液變質和發熱的重要原因,所以應特別注意下列事項﹕
① 為了防止回油管回油時帶人空氣,回油管必須插人油面以下﹔
② 人口過濾器堵塞后,吸人阻力大大增加,溶解在油中的空氣分離岀來,產生所謂空蝕現象﹔
③ 吸人管和泵軸密封部分等各個低于大氣壓的地方應注意不要漏人空氣﹔
④ 油箱的液面要盡量大些,吸人側和回油側要用隔板隔開,以達到消除氣泡的目的﹔
⑤ 管路及液壓缸的最高部分均要有放氣孔,在啟動時應放掉其中的空氣。
6) 裝在室外的液壓裝置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① 隨著季節的不同室外溫度變化比較劇烈,因此盡可能使用黏度指數大的油﹔
② 由于氣溫變化,油箱中水蒸氣會凝成水滴,在冬天應每一星期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后應立即除去﹔
③ 在室外因為臟物容易進人油中,因此要經常換油。
7) 在初次啟動液壓泵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① 向泵里灌滿工作介質﹔
② 檢查轉動方向是否正確﹔
③ 人口和岀口是否接反﹔
④ 用手試轉﹔
⑤ 檢查吸人側是否漏人空氣﹔
⑥ 在規定的轉速內啟動和運轉。
8) 在低溫下啟動液壓泵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① 在寒冷地帶或冬天啟動液壓泵時,應該開開停停,往復幾次使油溫上升, 液壓裝置運轉靈活后, 再進人正式運轉﹔
② 在短時間內用加熱器加熱油箱,雖然可以提高油溫,但這時泵等裝置還是冷的, 僅僅油是熱的, 很容易造成故障, 應該注意。
9) 其他注意事項﹕
① 在液壓泵啟動和停止時,應使溢流閥卸荷﹔
② 溢流閥的調定壓力不得超過液壓系統的最高壓力﹔
③ 應盡量保持電磁閥的電壓穩定,否則可能會導致線圈過熱﹔
④ 易損零件,如密封圈等, 應經常有備品,以便及時更換。